近期,發熱門診里的兒童明顯增多??墒钱敽⒆影l熱,又患有其他疾病時,還可以做磁共振檢查嗎?
一、什么是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檢查是常用的一種影像學檢查,即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主要成像原理是在外源磁場的作用下,依據不同的氫原子核在磁場中產生的信號,經計算機重建處理成像。
成像過程中需要施加射頻脈沖,同時以射頻信號方式吸收所釋放的能量。這個射頻信號被接收后通過計算機數據重建、轉換成圖像,就是大家所看到的MRI圖像。
在使用射頻脈沖產生磁共振信號時,組織吸收射頻能量、會產熱,稱之為射頻熱效應,會造成患者體溫升高,一般用特異吸收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SAR)值來表示,其影響因素包括脈沖序列的類型、受檢者體重和體型。
磁共振操作人員在掃描之前會準確輸入病人體重,然后系統將根據病人體重估算受熱量,并與預定的射頻能量限制進行比較,如果超出,系統會調整掃描參數,避免SAR值超標。
目前磁共振檢查已廣泛用于臨床疾病的診斷,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方式。
二、發熱兒童能做磁共振檢查嗎?
在磁共振成像過程中,射頻脈沖要不斷激發、人體組織不斷吸收射頻脈沖能量后將其轉換為熱量,表現為組織的溫度升高。
根據相關的文獻報道,3.0T磁共振檢查后較檢查前體溫平均增高0.4℃左右,這對正常人來說并無大礙,但是發熱患兒體溫調節障礙時,本身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小,體溫的進一步升高可能對人體器官功能造成一定影響或危害,比如過高的體溫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等。
美國放射學會的MRI安全指南和中華放射學雜志中的《MRI檢查技術專家共識》中都指出,高熱患者是相對禁忌癥。對于兒童來說,為了安全起見,發熱患兒不建議行磁共振檢查,如果確實因為病情需要行磁共振檢查的患兒,建議遵醫囑且體溫≤38℃,檢查過程中由臨床醫師陪同,并實時密切監控患兒情況。
對于體溫低于38℃確需進行磁共振檢查的患兒,應注意以下因素:磁共振掃描設備選擇1.5T及以下而非3.0T設備檢查(場強增加2倍,熱效應增加4倍);掃描序列盡量選擇低SAR值檢查序列,相同序列下,調整掃描參數,比如應盡量延長兩個激發脈沖間的間隔時間、縮短回波鏈等,以降低SAR值,在滿足臨床診斷情況下,只做必要序列。
除發熱因素外,應注意兒童磁共振檢查的其他禁忌癥,例如金屬植入物、電子耳蝸、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等也是檢查的禁忌癥,具體可參考成人磁共振檢查禁忌癥。
(投稿郵箱zdsfy@126.com)
文:醫學影像科? ?邢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