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省婦女兒童醫院)麻醉門診中,經常會有孕婦及家屬問:“打麻醉會不會留下腰疼的后遺癥?”平時,也有一些術后的患者來問:“我生完孩子后腰有點疼,是不是無痛分娩造成的?”
大家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那是因為有不少“坊間”的說法稱,“產后腰疼與無痛分娩以及剖宮產的麻醉藥有關,而硬膜外無痛分娩的進針部位也在腰部,操作時用到的針頭比較粗、進針的程度比較深,可能損傷到了腰椎或腰部肌肉?!?/p>
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便想到,無痛分娩時在背上打麻醉針或許就是產后腰疼的罪魁禍首。
可是,這是真的嗎?
帶著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產后腰疼的那些事。
什么是產后腰疼?
產后腰疼是孕婦在生產之后,腰部產生疼痛癥狀,有時會放射到下肢,疼痛多在活動時加劇,休息之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通常而言,生產之后產生的腰疼會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而逐漸消失,如果疼痛感持續存在并且經過一段時間也不消失,則可以診斷為產后腰疼。
產后腰疼與背上打的那一針麻醉究竟有無相關性?
無痛分娩或者剖宮產首選的麻醉方式為椎管內麻醉,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半身麻醉。
麻醉實施時,在相應的腰椎間隙進行穿刺,把局部麻醉藥注入硬膜外腔來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從而發揮鎮痛的作用。
而椎管內麻醉作為一種十分成熟、應用比較普遍的麻醉方式,在臨床應用上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接受椎管內麻醉的患者中,除了眾多的產科患者感到腰疼外,其他科室患者極少感到腰疼。
事實上,那些沒有接受椎管內麻醉順產的產婦,也存在產后腰疼的問題。
椎管內麻醉確實會導致穿刺部位出現輕微的疼痛,因為它畢竟屬于有創操作。相關研究已證實,椎管內麻醉導致的腰疼發生在硬膜外導管拔除以后,背部穿刺點局部出現一點點鈍痛,和一般的靜脈針眼一樣,隨著組織的修復,休息幾天就會恢復,一般只會持續數天,不會長期持續。這種疼痛很少會疼到需要口服止痛藥的程度。
而產后腰疼主要發生腰部和骶髂關節的周圍,并會放射至雙下肢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常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對此,國內外專家在研究后得出結論:產后腰疼和患者接受椎管內麻醉不存在相關性!也就是說,產后腰疼并非麻醉惹的禍。
既然產后腰疼不是麻醉惹的禍,那是什么原因呢?
1. 懷孕期間的傷害
首先,隨著胎兒在子宮內不斷的長大,準媽媽的體重增加也突飛猛進,重心逐漸改變,腹部向前凸出、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逐漸加大,破壞了脊柱和骨盆的穩定性,進入孕晚期后,腰部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很可能會造成腰肌損傷,在產后出現腰疼。
另外,在懷孕期間,70-88%的準媽媽們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而腹直肌具有保護腹腔臟器,承托腰背部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咳嗽等生理功能。腹直肌的分離、牽張和無力會進一步給脊柱旁的肌肉群施加更大的張力,為腰疼埋下隱患。
懷孕期間,準媽媽體內會分泌一種松弛素,慢慢使骨盆周圍相應的關節韌帶變松弛以適應胎兒增大并為分娩做準備,這種效果可以持續到產后3至5月,但在滿足孕產需要的同時,韌帶松弛也會讓脊柱椎體關節的穩定性下降,再加上腰椎生理彎曲加大,就進一步加重了肌肉、韌帶的負擔,容易發生損傷,從而導致產后腰疼。
2.生產的影響
生產時產婦需保持仰臥、下肢屈伸的姿勢,要維持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之久,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可能會導致腰酸、背疼等情況出現。
另外,受到分娩的影響,骨盆韌帶松弛、腹部肌肉柔軟、子宮也沒有復位,一旦產后恢復不到位,就會造成腰部長期疼痛。
3.長期臥床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產后坐月子非常重要,生產之后要絕對臥床休息,一個月內不能下床活動。
殊不知,長時間臥床休息、產后營養供給較為豐富,產婦的體重也會迅速增加,腰部贅肉變得越來越多,可增加肌肉負擔,導致腰酸腰疼。
4.過度勞累
寶媽生產后需要在產褥期好好調養身體,如果在產褥期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比如產后頻繁的彎腰俯身抱小寶貝、晝夜不分地照顧小寶貝、長期彎腰洗衣服、給孩子洗澡、換尿不濕,以及在哺乳過程中姿勢不當等,腰部缺乏休息的時間,引發腰肌勞損,繼而出現腰疼。
5.生理性缺鈣
妊娠期間,孕婦要為胎兒發育提供充足的鈣、磷等營養物質,如果此時孕婦未能及時補充母嬰所需要的鈣,則可能造成孕婦生理性缺鈣。產后母乳喂養對寶媽而言也會帶來鈣的流失,鈣質不足會引發骨質疏松,引起腰疼。
總之,產后腰疼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和懷孕、生產因素有關,而在度過產褥期之后,寶媽仍然有持續或陣發性腰疼,往往是產褥期恢復不當的表現。
那“產后腰疼”怎么防治呢?
根據以上腰疼的原因,準媽媽們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1.注重產前預防:合理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避免過于肥胖而增加腰部負擔,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慢性勞損。
2.圍產期適當補鈣:多喝牛奶、多吃芝麻等含鈣豐富的食品,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在防止腰疼的同時,也為胎兒提供足夠的鈣。
3.產前產后注意體位:產前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體位,產后保持充足的睡眠,經常變換臥床姿勢,避免經常彎腰、久站,避免過于用力,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以免導致子宮后位或子宮脫垂引起腰疼。
4.育嬰習慣要與時俱進:喂奶時要找到輕松、舒適的姿勢,可以在寶寶身體下墊一個枕頭,不要把身體所有的重量都壓在自己的手臂上,以減少腰酸背痛發生的機率;換尿布時建議可以側身盤腿坐到床上,或者準備一個高度到腰部高度相同的尿布臺;抱寶寶時可以使用嬰兒背巾,腰凳或者嬰兒推車等輔助。
5.選擇合適的運動:在分娩后6周左右,也就是產褥期結束后,寶媽們身體各項機能基本已恢復,媽媽們可以結合自己產后恢復的情況,在專業人士或康復保健醫生們的指導幫助下做一些運動,運動有助于增加肌肉彈性和韌帶柔韌性,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和耐力。瑜伽和游泳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出現了產后腰疼,適當腰部理療、按摩仍不能緩解,應及時前去醫院疼痛科就診,可以嘗試中藥、藏藥、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
文:麻醉科 魏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