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導自閉癥兒童動作模仿
兒童發育行為七科?王曉芳
模仿能力是孩子進行社會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其實對于孩子而言,他的動作、語言、技能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我們會觀察到嬰兒就開始具有模仿能力。孩子也正是通過模仿技能認識身邊的人和事,這樣才能讓寶寶的認知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同時,嬰幼兒學習語言的方法就是通過日常的模仿。孩子在呀呀學語時,可以多給孩子進行符合其發展階段的交流,從而引起孩子的模仿興趣,讓孩子早日學會說話。
在平時的日常教學、查房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反饋,我的孩子的模仿為什么還是不好,我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教導孩子?為什么孩子在課堂的教學模仿時總是沒有興趣,很抵觸教學?我該怎么引導?當家長發出這樣的疑問時,我會這樣告知我們的家長:
普通兒童的模仿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其由于對人和環境的關注度不高,導致其模仿技能的發展有些滯后。普通孩子基本不用刻意去教導的模仿,孩子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就能習得的技能,在我們特殊孩子的身上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引導教學,我們的特殊孩子才能掌握,但仍需在日常生活中的泛化和教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教導自閉癥兒童模仿呢?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如對音樂感興趣,喜歡敲擊類的玩具、因果類的玩具、小鼓等。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刻觀察孩子的興趣點,要足夠了解孩子。如果孩子對搖鈴感興趣,我們可以以搖鈴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在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把日常生活中的模仿教學太刻板化了,除了桌面,模仿的場景也可以是在床上,坐在地板上等,只要孩子開心。具體操作時,針對模仿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家長和孩子可以每人各拿一個搖鈴,家長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孩子感興趣的聲音去引導孩子,待孩子注意到家長時,家長可以用搖鈴輕輕地敲肚子并發出聲音“嘩嘩嘩”,觀察孩子的反應,等待3秒,孩子沒有反應及時拉著孩子的手去做一樣的動作。慢慢的孩子的興趣及模仿的能力會慢慢提升。等到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家長在生活中的教導也要提升到高一階段的模仿技能,大動作的模仿,小肌肉的精細動作模仿。
日常生活中的梳頭、刷牙、洗臉等都可以分解成模仿的一步動作,由家長引導教學。小肌肉的精細模仿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手指操的游戲來教導。配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聲音,孩子更容易掌握。以后再逐步過渡到生活技能的模仿,模仿扔垃圾、擦桌子、穿脫鞋和襪子、衣服等。家長在教導時有問題可以及時與我們的一線教師進行溝通,在孩子成長進步的同時,也要做一名學習型的家長,這樣孩子的進步及提升更快,也更符合我們現在的康復理念,家庭的康復訓練和機構的相結合。
家長在自閉癥的康復中的作用很重要,在漫漫的康復路上,請您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康復的知識和理念。以上的模仿教學您學會了嗎?我們一起撐起星兒的天空,讓星兒有更大的進步,早日融入社會。
?